送奶小伙凌晨遇险
绿色通道迅即开辟
25岁的“90后”小伙隋先生(化姓)是一名送奶工人,9月6日凌晨3点半左右,隋先生在送奶途中发生意外,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被路人发现后紧急联系120送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抢救。
凌晨4点,患者被送抵急诊时,已出现休克情况,生命悬于一线。急诊科当班医师万宏来立即予以积极补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等抢救措施,同时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急诊CT检查提示:患者肝右叶裂伤,肝、脾周积血,腹盆腔积血,右侧肾上腺血肿,右侧多发肋骨骨折,脑出血等,伤情十分危重。
胃肠外科主任肖旭、肝胆外科孙海峰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杨杰副主任医师等接到紧急会诊通知后立即赶到急诊,病人需立即进行手术。彼时,患者个人信息无法被确认,身边无同事陪伴,也无法联系上其家属,危急关头,抢救团队秉承生命至上的原则,立即按照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开辟绿色通道,20分钟内完成急诊核酸采集、血型检测,通知血库备足血源,手术室及麻醉科也迅速做好抢救生命的一切准备。
自体血回输技术“上阵”
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因患者病情紧急,血库备血送达手术室需要一定时间,为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肝胆外科主任吴建军带领孙海峰副主任医师、邱烽副主任医师、于天池医师等与麻醉科张国华副主任医师、刘龙主治医师通力协作,紧急启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液回输。
三院麻醉科副主任佘勇军介绍,自体血回输技术(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就是通过自体血液回收机将患者因手术或创伤而丢失的没有被细菌、病毒等污染的血液进行回收,通过离心过滤处理后留下可用的红细胞,再输入回患者体内,以达到减少患者失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医疗技术,通俗地说就是“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与常规异体血输注相比,自体血回输无需检验血型和交叉配血,杜绝错误输血;自体血红细胞活力更强,避免异体血输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减少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同时,使用自体血充分缓解了血源紧张的问题,降低整体医疗成本,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尤其适用于各类急危重症的大出血抢救、器官移植手术,以及失血量在血容量20%以上需要常规配血的手术。
输血超4000ml
精心救治挽救濒危
术中探查可见,患者腹腔内涌出大量暗红色不凝血,吸引器吸出约3000ml;肝肾隐窝处大量血凝块,右肾包膜血肿;肝右后叶自膈面至脏面全层不规则裂伤,局部肝组织碎裂离肝右后叶纵形不规则裂伤长约12cm,深约8cm,局部肝组织碎裂离断深及下腔静脉至第二肝门,肝短静脉、肝右静脉及门脉右后支裸露离断;肝断面大量血凝块。手术组决定行肝右后叶(Ⅵ Ⅶ)切除+局部修补术。
在麻醉医师保驾护航下,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顺利结束。据统计,患者累计输血超过4000ml,其中自体血回输约2300ml,而一个成年人血量大约在4500ml~5000ml,相当于把体内80%~90%的血液都“换了一遍”。
自体血回输
术后,隋先生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予多功能监护、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预防感染、抑酸护胃、抗纤溶、补充凝血因子、护肝支持、改善心肺功能等综合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救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循环改善,9月9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其后身体情况进一步好转,于9月19日顺利出院。
回顾从隋先生病危入院、“绿色通道”及时开辟、相关急救措施和检查迅速跟进,到争分夺秒启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紧急手术,辅以后期精心治疗护理病人最终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的整个过程,各科室医护人员反应迅速、配合默契,各环节科学高效、一着不让,充分展现了南通三院近年来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不断夯实学科建设,深化专业内涵,优化医疗救治流程,急危重症快速反应协调作战能力和综合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质升级”。三院人用一如既往的专业和敬业诠释医者初心,践行责任担当,将健康卫士、医者仁心的大爱使命牢牢镌刻在救死扶伤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