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3911|回复: 1

[其他] 辟谣!“采样棉签有毒,有荧光,有放射性元素”都不可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2-5-28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近日,部分网友给上海辟谣平台留言“求辟谣”:“家里老人又开始转发这类消息,希望能澄清一下”。原来,又有传言称核酸和抗原检测时使用的采样拭子有毒,而且看起来更加骇人听闻:“它(采样拭子)不叫棉签,因为它是化纤,专业名叫荧光探针,里面含有易折断的尼龙纤维、致癌剧毒环氧乙烷、莫吉隆斯纤维、放射性元素锝、致癌荧光制剂……会损伤血脑屏障,对面部神经及嗅觉神经造成损伤”。


    8 t( L# ^1 F& o# e$ |; J' b0 j
    , H1 h( w. ?$ \6 Z& o$ v: R

    6 D' I! P  |8 A# h! j

    这条传言并不新鲜。自本轮疫情发生后,“采样拭子有毒”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可一直被澄清。4月下旬,上海市药监部门也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新冠试剂、医用口罩、防护服、一次性采样器(拭子)等实施高频次监管。然而,或是因为部分公众不了解采样拭子的构成、作用,以及核酸、抗原检测的原理,因此误会采样拭子,导致误信谣言。


    ' Z- r6 u& \+ W0 t( G; H

    * Z; F& O$ V  [- V7 t5 o+ O5 s
    : n$ f% S. n- r# c. X% t0 g4 P% h( x

    对此,上海辟谣平台收集了近期较受关注的几条“有毒”“有害”谣言,再次澄清。核酸、抗原检测能有效排除风险点、切断传播链,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公众应根据疾控部门要求,配合进行核酸和抗原筛查,不要被网传谣言误导。


    3 T) Q( r( \5 ], d! D# j3 I
    ' l/ S+ }2 O$ ~2 S
    # z0 N5 k, l6 |5 J

    并不存在“莫吉隆斯纤维”

    / m7 h( L/ j* T$ h+ V3 u

    2 Z) _" l: N$ F( v( z
    " X- v4 P* H5 a* F& B% e. |1 F

    从核查情况看,最新传言中所说的“采样拭子不叫棉签,是化纤”的说法没有错,但其他说法都是错的。

    * p9 M/ N& i& [* U6 F2 h

    " K9 E1 u7 e' {5 y- [( C2 f- @
    7 x$ Y# ^" i% w

    目前,绝大多数核酸和抗原采样拭子的顶端都不是日常棉签的脱脂棉,而是尼龙纤维植绒拭子。不过,这不是说采样拭子的纤维容易折断。细密的尼龙纤维固定在采样器顶端,是为了更好地收集样本。

    $ ~0 \6 z/ @) S2 C# Z( h, u

    6 N- L! A2 G* ~
    & ?9 F( J( y) O5 i- G! n0 [1 z/ C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采样拭子前端涂有以垂直方式固定的尼龙短纤维,使得整个采集拭子的采集区域内没有吸收孔。这样,采集到的样本就不会分散滞留在纤维中,有利于更快更高效地洗脱。相关数据显示,植绒拭子可以洗脱85%以上的样本收集量;传统的棉签、特别是使用脱脂棉制作的棉签并不能完全收集和洗脱样本。

    " g& S0 T( _) x$ S. C" O2 U
    ) _$ v. B9 c( @5 t+ F& k" M8 K
    8 r) ~0 K/ |( P' h, A

    传言中所称的“莫吉隆斯纤维”是无稽之谈。原料市场并没有“莫吉隆斯纤维”,只有“莫吉隆斯症”这一带有争议的医学症状命名。“莫吉隆斯症”通常表现为皮肤强烈的瘙痒感、难以愈合的伤口以及异物感;慢性症状往往表现为皮肤内和皮肤外出现纤维状物质。不过,在医学界,以上症状在生理疾病因素、病源学、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上仍没有一致的认识。可见,将“莫吉隆斯症”与采样拭子结合在一起,完全是无稽之谈,造谣者故意用晦涩的词汇误导公众。

    , s1 i6 k) F4 N3 k: E3 Z
    ) O& T2 O# |0 P/ ^! R2 W' r
    5 w" K* g0 d5 E

    拭子也不含“环氧乙烷”“锝”

    # ]5 h8 O3 X$ k; M' y
    % J+ J: [" x! q8 X5 i
    0 d5 P8 ^3 U! N- [; |

    采样拭子是为了采样生产的,本身不含有任何浸泡试剂,也无需含有试剂;同时,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合格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无毒无害。所以,传言所称的“环氧乙烷”“锝”等也与采样拭子无关。

    ; n# Q9 f0 q) z0 r% N

    / T8 G  I2 y9 [5 u( N: ~% {' Z2 z5 T" F

    “环氧乙烷”可用作消毒灭菌,但在正常情况下,采样拭子和抗原试剂盒的生产均不使用环氧乙烷。


    % K' Q1 a$ I# T7 `
    ' D) h) i# e8 n
    5 {& |4 @' i/ [/ m) w

    “锝”确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它的一种不稳定同位素被广泛应用在核医学临床诊断中,但相关产品是一种放射性显像剂,既不使用在采样拭子的生产环节,也不涉及核酸或抗原检测的采样环节。

      N& S, u7 ]. d
    6 Y. S1 ?/ A% g3 }) X# r
    + B2 I' z6 I% n

    根据国家规定,采样拭子也称“一次性使用采样器”,属于医疗器械产品,不仅生产要进行备案,而且有严格的生产环境要求和质量监管标准,合格产品肯定无毒无害。同时,采样拭子属于医疗领域通用产品,可以对不同部位进行采样,也应用在不同的检测行为中,并非特别为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生产,所以拭子上也不会含有其他试剂。

    3 u4 u) p! ]. w* R
    + g* s. Z: d  \& i2 s- {3 w3 o
    & @9 k( u( M- ~2 Y& J; @% R8 G

    荧光检测是采样之后的操作,与市民无关

    * x: B% Z; A2 x) C( ~+ v$ g3 ~

    4 ?& ?+ }* m, u) e, V2 n* C
      t+ Y6 }9 D. n( q* ?+ [2 {6 i

    网传消息还包括“采样拭子专业名是荧光探针”“含有致癌荧光制剂”等说法,部分网友也注意到,目前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盒的名称后面用括号标注了“荧光PCR法”,而抗原检测试剂盒后的括号内是“胶体金法”。这是否意味着,做核酸检测的采样拭子就是“荧光探针”呢?

      W0 T6 `) R+ a. j
    4 i: i, {6 c! c4 E7 L5 O
    ) C5 P; Z% \5 {# }* ?" F% F# W) X

    这是误解。专家介绍,核酸检测过程中确实有“荧光探针”的参与,但它与采样拭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采样拭子是在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采样环节中,用来采集鼻咽内表面人体样本的采样器。“荧光探针”在样本检测环节中使用,指的是荧光分子标记的DNA探针。这个组分属于PCR反应试剂,需要-20摄氏度避光保存,仅在实验室检测管中添加使用。简而言之,在拭子采样环节,完全不会使用荧光探针,不可能影响市民身体健康。将荧光探针与采样拭子混为一谈,可见造谣者用心险恶。


    : w2 f* H! _4 J6 K3 [% ~' ~' d

    5 w/ b8 R7 y! c( S& V' H4 C. j2 P3 {+ W2 B/ m# U7 N7 M! F- t

    采样拭子无需“无菌”

    7 ?4 U) F3 k  E( Q3 [# A9 J% o; |

    2 G9 U4 m2 H$ n
    6 T! R' C" C1 j, F6 F

    还有传言称,目前使用的采样拭子大部分没有标注“无菌”,所以不安全。这又是对医疗器械“无菌”“非无菌”的误解。


    7 r2 k  r: ]- G8 [% K8 y- Z

    . t; q& G' r! A1 G% N, V$ D4 L2 m8 f9 B- M' k' E- ?# l/ j

    业内人士介绍,一次性使用采样器目前可以申请注册为二类医疗器械,也可以作为一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为最高等级)在监管部门备案。如果作为二类医疗器械,出厂必须达到无菌要求,而一类医疗器械没有相关要求,可以“非无菌”“未灭菌”状态上市。


    - W% @* A0 b% T8 c* m

    8 o2 D+ R' p9 d4 `9 p/ l: K  g* j0 |0 D( ~

    在医疗器械领域,“无菌”与“非无菌”的概念与通常理解不一样。其中,“无菌”是指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标示“无菌”的医疗器械经过灭菌,其存在存活微生物的理论概率应不超过10的负6次方,所以只有在要求特别高的使用环境下,才需要“无菌”医疗器械。而“非无菌”“未灭菌”医疗器械虽然无法严苛到像“无菌”医疗器械那样几乎“一菌不染”,但也不至于藏污纳垢。所有医疗器械都必须满足一定的卫生要求才能合格上市。市场上的合格产品可以放心使用、采样。


    - c2 P- c: J# T3 M+ O* n8 D

    6 h0 `7 A* D# a( N# {7 f
    ; V) U6 y& E  g; C$ e

    为打消公众对“非无菌”采样拭子的担忧,专家还举了个例子:日常使用的纸巾等均是“非无菌”产品,往往会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但公众并未因此患病。所以,也无需担心“非无菌”的采样拭子。不过,若发现未使用的采样拭子出现包装破损、污染等情况,应当丢弃,并可联系供应商维权。


    % K$ P/ ~. l6 y% m% q! }

      X9 D5 q1 |% v1 T2 q0 y( r; a; g6 n3 u) Y

    为什么采样后觉得咽部或鼻子不舒服?

    7 a/ {8 l# V' G/ Q
    3 c, ?. B" B. x# T9 ]5 b4 i
    2 N& ]+ ?; s' L3 u8 T9 q

    也有网友提出,每次采样后觉得咽部和鼻子不舒服,因此怀疑“采样拭子有毒”。这也是对采样拭子的误解。

    1 }( f) x8 n  o0 t

    % ]. B& M! E/ z0 P' X5 k0 l( ^1 D
    . f+ b" ?# y. Z$ y2 @

    业内人士指出,个体有差异,部分人群的咽喉部位或鼻腔对采样比较敏感,所以采样后会觉得不舒服。此外,检测人员的操作方式也有差异,用俗话说就是“手势有轻重”,也可能引发些许不适。不过,这些不适在停止采样后很快就会缓解,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与采样拭子也没有任何关系。

    8 |; a" v4 ^. @

    6 C- A1 v8 z/ }* u# q
    " i. m) ]: s3 {6 x$ o3 [7 r0 |9 w

    论坛GIF-动图大.gif


    2 g8 _3 B5 J. P
    ! ]  c& e- P* t- ]. v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3:12 , Processed in 0.281144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