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2802|回复: 0

[普法说案] “漫”说民法典|谨记!这构成网络名誉侵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2-2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为扎实推进民法典的学习、宣传、贯彻,切实发挥民法典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江苏省司法厅组织专门力量编写、绘制了《以案释法·漫画民法典》普法书籍,通过“以案释法”“漫画”等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民法典相关条文的法律规范和典型案例,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丰富、实用的民法典学习和实践指引。
今天,分享的典型案例

涉及侵害名誉权问题

↓↓↓

某小区开有一家美容店,小区业主邵某因美容服务问题,与美容师黄某发生口角。

纠纷发生后,邵某利用自己小区业主微信群群主的身份,多次在群中对该美容店和黄某进行污蔑、谩骂,使用黄某照片作为配图,并将黄某从业主群中移出。

因邵某的行为,美容店生意严重受损。

为此,美容店、黄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邵某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美容店及黄某名誉,同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一审法院认为,邵某在微信群中对美容店、黄某使用贬损性言辞,但未提交证据证明其言论的客观真实性,造成不当言论的传播,使得原告方社会评价降低,邵某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原告方的名誉权。据此,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方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公众日常沟通联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微信群、朋友圈虽为网络虚拟空间,却非法外之地,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微信群、朋友圈发表言论,均应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能为所欲为、不加节制。
自然人、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在微信群、朋友圈中损毁他人名誉,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构成网络名誉侵权的,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本案判决再次提醒广大网络用户切记谨慎言论、文明用语,对于规范网络空间行为、树立文明交往风尚、构建良好网络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江苏司法行政在线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7:25 , Processed in 0.155766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