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朋友告诉我,他们学校有位家长到教育局投诉:课后服务时间,老师辅导学生写作业,对没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来说不公平。家长要求课后服务时间禁止作业辅导。 这位家长的诉求看似无理,其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在课后服务时间辅导作业,若不仅仅是纠正错误,还给予方法指导,甚至拓展练习,对于没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公平。作业指导虽然不是讲新课,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这位家长的投诉也给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了个醒:课后服务除了开展作业辅导,还应该安排学生做什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将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并明确了服务内容。“一方面,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此外,教育部还明确指出,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多采用“1+X”模式,或类似的模式,将作业指导作为主要内容,将校本课程及社团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以达到课后服务内容多样化、丰富化的要求。可是,有的学校把“一校一案”当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在起步阶段就开始“跑偏”,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是将课后服务窄化为作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是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目标。把“作业指导”当作课后服务的全部任务,容易打消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也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为2小时,如果课后服务只是安排学生写作业,显然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家庭作业时长,不符合要求。 误区二是将课后服务窄化为校本课程与活动课。有的学校没有将作业指导作为服务内容,只安排了校本课程,包括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把“校本课程”当作课后服务的全部,不仅挤占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还有变相上新课的嫌疑——校本课程讲授的新内容属于“新课”,对没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来说不公平。
课后服务步入上述两个误区,窄化了服务内容,弱化了服务功能,降低了服务价值,如果不及时纠正,课后服务就会变味、变调。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