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发脾气突然大哭起来,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感到特别地生气烦躁,还是会冷静对待?你接下来会怎么处理?是怒斥孩子,踹两脚,还是心平气和地安慰她?
我们来看一看,蔡少芬是如何处理孩子哭闹的?
蔡少芬和两个女儿一起吃饭的时候,因为只顾着和大女儿说话,没有听到小女儿和自己说的话。小女孩感到特别委屈,大哭不止。
蔡少芬没有解释自己没有听到孩子说话的原因,也没有指责孩子过于矫情,而是马上和孩子道歉,并轻拍她的背,温柔地说:“我知道的,你哭吧。”
孩子哭了一会儿,情绪稳定一些后,蔡少芬又问“你舒服了没有?”
女儿回答:“我舒服了。”
原本是一场妈妈发飙,孩子哭闹的场面,被蔡少芬轻松就化解了。而化解的主要原因,就是蔡少芬看到了孩子的情绪,理解了孩子的情绪,引导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游戏力》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5岁小男孩,突然变得情绪很糟糕,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认为孩子这样的表现就是在没事儿找事,给父母找麻烦。
当医生介入了解后,才发现,原来孩子有一个哥哥,他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如哥哥,从而产生了极强的挫败感,反映在情绪上,就是越来越暴躁。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没有什么烦心事儿,一天到晚就应该是开开心心,无忧无虑。一旦孩子胡闹发脾气,就是没事儿找事儿,太矫情,这样的孩子,打一顿就好了,一顿不行就打两顿!
脑科学家指出,人类的大脑分为情绪脑和理智脑,情绪脑负责情绪和记忆,反馈粗糙而快速;而理智脑负责思维、语言力等,精确且慢速,而情绪脑要到到25岁左右才发育成熟。
所以,和成年人相比,孩子更为敏感,在父母眼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就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一旦孩子感到不开心,情绪脑会不受控制地立刻做出第一反应,就是哭闹,摔东西,发脾气!
耶鲁医学院儿童研究中心指出,4 岁以下的儿童,正常情况下,一周会发怒 9 次,他们会通过大哭、跺脚、踢东西、打东西等行为来发泄情绪,而时间会持续 5-10 分钟左右。
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只是孩子会更明显地表达出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何冷静处理孩子闹情绪
孩子一哭闹,家长脑袋里愤怒的导火索就被“轰”的一下点燃了,很多家长甚至变得比孩子还要愤怒,开始呵斥孩子,甚至打孩子,要求孩子闭嘴安静,保持乖巧。
弗罗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如果孩子的正常情感表达被粗暴地压制,这些负面情绪就会长久地积压在孩子的心里,等到孩子独立意识增强,进入青春期之后,就会猛然爆发出来,家里鸡飞狗跳。
但是,如果任由孩子发泄哭闹,孩子也一样会变成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随时随地处于暴怒,崩溃的边缘。
《再见,“暴脾气”小孩!》一书中提到“不管是情绪还是坏情绪都是我们所必需的,我们需要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
所以,想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脾气,首先父母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1、看见孩子
当女儿大哭的时候,蔡少芬没有不耐烦地指责孩子,而是马上看到和孩子的情绪,和孩子道歉,并安慰孩子。这就是看见孩子。
很多父母故意对孩子的哭闹视而不见,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长长记性,实际上这是在严重破坏孩子心中的安全感。孩子可能很快就不哭了,但是孩子也会认为父母并不爱自己了。
不管孩子是因为买玩具耍赖哭闹,还是因为伤心愤怒发脾气,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说出第一句话“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情绪。”
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懂自己,理解自己,他的委屈马上就会消失大半。所以第一步,父母一定要先看见孩子,保护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明白情绪是可以被人理解的。
2、适当示弱,与孩子共情
在《妈妈是超人》中,嗯哼因为踩到玩具,疼得大哭,他生气地将玩具乱丢。面对哭闹的儿子,霍思燕先给孩子检查脚是否受伤,然后,她抬起一只脚,也踩在玩具上。对嗯哼说“踩到积木真的好痛啊,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
听到妈妈的话,嗯哼马上放低声音,只是轻轻地抽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共情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他知道了父母已经完全明白自己的委屈和内心,他此时会有一种解脱感,心情得到抚慰,情绪开始缓解。
只有实现共情,让孩子放下心理戒备和情绪防守,父母对孩子的下一步引导,孩子才能完全听进去并照做!
3、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蔡康永说过:“情商高并非指不发脾气,而是要合理地发脾气,让自己的情绪可以顺畅地表达,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让自己和世界都开心。”
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有脾气很正常,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将脾气用正确的方式“发”出来!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感受,通过倾听和沟通来解决问题。
要教会孩子释放情绪的多种方式,比如唱歌,运动,画画,听音乐,和朋友倾诉等等,不要将郁闷的情绪深埋在心里,而是通过正常的方式释放出去!
教孩子学会主动解决问题,与其逃避退缩不开心,不如向前走一步,先解决掉问题。
教孩子学会勇敢、学会冷静、学会正面别人的成功,从良好的性格引导情绪。
《情绪智能》一书中写道:“孩子情绪表现最强烈的时候,也正是情绪管理训练的最佳时机。”
孩子在12岁之前,是情绪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话能听进去,也愿意按照父母的引导去做。一旦这个阶段养成了好情绪,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情绪波动就会减少,也会少出很多“幺蛾子”。
所以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正确表达情绪,成为一个好情绪好性格的人,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