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餐桌上的事儿: 小南和弟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妈妈要求他们每顿都要喝一碗汤。 有一天,小南喝烦了,就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将汤洒在桌子上,看见妈妈拿抹布擦桌子的时候,小南心里还非常得意。 弟弟见哥哥没汤喝,就把自己剩的半碗倒给哥哥,妈妈刚离开,小南又把汤弄洒了,这次妈妈正好看到…… 按照剧情走向,应该是小南妈大发雷霆,逮着小南狠打一顿。 然而,小南妈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跟两个孩子说:“汤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喝了可以让你们长高,还可以预防身体生病,少吃药打针。但今天有小朋友把汤洒了,洒了一碗一餐不能喝汤,洒了两碗两餐不能喝汤。小南哥哥今天洒了两碗汤,那就两餐不能喝了。” 小南听了还挺高兴,心想再也不用喝汤了。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小南妈只给弟弟盛了一碗汤,没有给他。小南虽然觉得怪怪的,但是不用喝汤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第二天中午,妈妈还是没给小南盛汤,而弟弟一下子把汤喝个精光,小南有点按耐不住了,问弟弟“今天汤好喝吗?”弟弟点点头说好喝,小南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到了晚上妈妈终于给小南端来了一碗汤,小南似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汤,一下子把汤喝个精光。 小南妈的做法真是让人鼓掌叫好。孩子犯错时,家人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冷落”比责骂重要 当小南妈发现小南偷偷把汤洒了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发火,而是有意“冷落”,让他心里有一个反省的过程,一步一步的软化孩子的错误观念,最终自己改正。 2. 承担比逃避重要 小南不想喝汤就洒了汤,那就要担承以后长时间不能喝汤的后果。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会加深孩子对错误的印象并及时改正。 谁家熊孩子还没有调皮的时候?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学会智慧、理性对待。 3. 饭桌上的中国孩子 中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如同服务员,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 我们曾经看过许多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 然而,中国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觉得这些得到的是应该的。中国孩子对这些已经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是麻木不仁。 4. 饭桌上的韩国孩子 韩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长者。 在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饭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从老及幼的顺序给屋内的人盛饭端饭添饭。 完毕,还得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对饭桌上的长辈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韩国的孩子吃饭时是一种感恩的表情。 5. 饭桌上的美国孩子 美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朋友。 在孩子能拿得动勺子时,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最终孩子是喜欢是肉还是吃蔬菜,美国父母是从来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饭,父母更不愿意再管。 因为在美国父母的眼里,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结果,美国的孩子吃饭时表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格。 不是简单的一顿饭 家庭教育应当重在“教化”,而不是口头教育。许多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不在于家长不会“说”,而是家长不懂得如何“教化”。 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然而,许多中国家庭在这些方面是缺位的。 我并不认为中国孩子应当如韩国或美国孩子那样地吃饭,而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饭桌等生活行为上的教化。 韩国的家庭在饭桌上是通过氛围来教化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懂得感恩;美国的家庭在饭桌上也是通过习惯来教化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独立和承担责任。 而我们许多家庭在饭桌上缺乏的是对孩子的“教化”。我们在饭桌上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吃好。恰恰是这种没有教化的“教化”,正在传送给孩子一种错误的信号:因为你是孩子,所以我们必须无条件为你服务。结果,孩子认为家长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 但我们却忽视了我们本可以通过教化告诉孩子,我们对你的关怀,不仅因为你是孩子,还因为我们对你的爱。更重要的是,我们给你的爱是要让你知道,你要学会回报他人,学会爱他人。 结果,在这种没有教化的“教化”下的孩子,当他们长大后,他们除了认为父母应该做的之外,满眼都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房子住,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找到媳妇,是父母的错……他们长大后想起来的都是父母的种种不是。 我们许多家长,恰恰因为在吃饭等许多生活行为上,没有日积月累地教化好孩子的感恩之心,导致孩子的心中并没有种下感恩和责任的种子。当他长大后,对父母颐指气使时,我们应该怨他,还是后悔于我们不智慧的教育呢?
% c# j2 S/ I, b! N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