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记忆 长桥不长,却是链接南大街的主要通道,长桥在南通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我家距长桥不远,几乎每天都要从长桥经过,所以对长桥极其周边的情况了如指掌。刚解放时我已经9岁,记事了。每天傍晚时分经过长桥时总会看到一个戴破毡帽的老头挑着一副小担子,在长桥上卖白果,他一边用小铁铲很有节奏地敲着锅边,一边用浓浓的宁波话叫卖:“香是香来糯是糯,一粒开花两粒嘟(大),一千洋钿(一角钱)买到五十颗——”,最后的余音拉得长长的,很有韵味,常常引起路人驻足,也是当时长桥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由南向北,过了长桥西侧就是“长桥酒家”,每次经过总会闻到酒店里飘出的醇香酒味,下午犹显热闹,几张桌子坐得满满的,六七十年代时,他家的生胚黄酒0.25元一斤,咗酒菜常备的有的猪头肉、扎蹄、扎肝、硝水肉,素的有炸豆瓣、花生米,素鸡、蓝花茶干等等,一些拉板车的,拉黄包车的,小商贩等回家前都会来这里坐坐,买一斤黄酒,半斤猪头肉(0.35元),一共六角钱,美美的撮一顿,边吃边和同桌的聊聊每天的所见所闻,一天的疲劳消除了一大半。 从酒家向西有条小路通张謇先生的“濠阳小筑”,这里有一家水果店,旁边有一个小人书摊,我如果有一分钱就会去看两本小人书,水果店炒“糖炒栗子”的香味十分诱人,以至于现在每每走过炒栗子的店铺,就会引起儿时的“甜蜜回忆”!在拐湾处有一辆红色的大汽车,听说是来往唐闸、天生港的,这个可能就是最早的南通公交车了。六十年代这里开了一个粮店叫“三八粮站”,因职工全是女同志而得名,那时盛行“清洁米”,如果来了好的清洁米,许多人手攥粮票、米票、钞票顶着烈日排队买米的场景记忆犹新! 1958年前后,在“长桥酒家”北对面开了一家“咖啡厅”,除了卖咖啡,还卖馄饨、面条,大家更喜欢的是五分钱一碗的酒酿圆子、一角钱一盘的八宝饭,以及各种花式糕点,生意一直很红火,这个大概就是“四宜糕团店”前身。 咖啡店北隔壁是“可口茶食店”,第一次知道“可口茶食店”是上南街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拿出0.32元叫我替她去可口店买一斤桃酥,买好到学校,装桃酥的纸袋已被油浸透,老师拿了一块桃酥奖励我,简直太好吃了,不怕大家笑话,长到12岁还是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东西,从此记住了可口茶食店。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自己买了吃,工作后家庭经济好了,确实经常买桃酥,但已经找不到第一次吃桃酥时的那种惊异感觉了。 长桥东侧岸边原来是一家包子铺和一家饭店,紧挨着的是二层楼的小旅馆,有一条弄堂去印刷厂,印刷厂北隔壁是“海潮浴室”、“崇海旅馆”,解放初期是南通最有名的地标。往北一点就是“环城南路”,南通最大的“新华书店”就在这里,往东有家照相馆,再就是赵丹父亲赵子超开的“新新大戏院”。 崇海旅馆对面的路边,曾经露天放了七八张方桌,和一些长板凳,是个体户卖饭的,一排锅炝,烧的是稻草,一到烧饭时刻烟雾缭绕,熏得人睁不开眼,一些郊、县的农民上城办事、购物,或者是一些做苦力的,吃不起饭店,就会到这里解决午餐,一碗饭五分钱,一碗咸菜豆瓣汤五分钱,经济实惠,后来实行粮食计划供应,这些饭摊就自行消失了。 长桥北边最大的亮点应该是“长桥商场”,一度成为南通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店。解放前,这里是南通著名的“中华园菜馆”所在地,这一长排二层楼建筑原是一家一家分开的,楼下是商店,楼上是仓库和住所。解放后将其打通改造成商场。1958年,大跃进,南通也紧跟形势,在长桥商场北边隔出一间建了个“无人售货商店”,引起轰动,盛况空前,但因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各种防范措施跟不上,物品损耗较大,没有多久就关门歇业了。1958年拓宽人民路,在十字街建造了新的“百货大楼”,从此“长桥商场”成为二流商店,我们戏称其为“小百货公司”,因为家靠得近,平时还是喜欢去那里购物、逛悠。 说起长桥商场,想起了一件令人义愤填膺的往事,小时候听父亲说,日本鬼子侵占南通期间,时常夜间“宵禁”,这里有一家鞋帽店,一个小伙计夜间在店值班,出于好奇,开门探头向外张望了一下,被日本鬼子发现,硬说他是“土八路”,将他五花大绑,天亮后从濠南路通师附小路口推入濠河中,几个日本鬼子站在长桥上端枪将其当活靶子射击,不一会殷红的鲜血将濠河染红,一条鲜活的年轻生命就此消失,这是日本侵略者对南通人民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 (该文曾发表于2021年7月30日《南通周刊》紫琅苑版)
当年的小人书摊
当年的馄饨、面店,食客在吃面
当年的酒店,食客在喝酒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