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我很不喜欢跟她聊天。 她无时无刻不在凡尔赛她的女儿。本科就中校级课题,发表SCI文章。 其实事实是,课题是别人给她的;她母亲曾经把孩子的论文给我帮忙修改,所以我看过那个孩子写的英文论文。讲真,发表过国外SCI文章的人,写出来的科技论文不是那个水平:姑且不谈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严谨性,连起码的学术文章结构不对,英文表达不规范不专业。 因为她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所以她的母亲容不得她上研究生做科研时的平凡。 如果骨子里就是以孩子为荣也罢了,孩子还有起码的自尊。可是,母亲却在背着大家的面时,指责孩子“不如别人”。 结果把孩子逼得人格分裂,歇斯底里。 (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 孩子还没出生,准爸妈就对孩子充满遐想:他(她)一定长相秀丽、骨骼清奇、绝顶聪慧、前途无量。 孩子长大的过程,其实是父母逐渐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的过程,也是接受孩子跟自己同样平凡的过程。 我们都如此平凡,凭什么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人中龙凤? 只要孩子的人生充满小小的幸福,普通而平凡,又有什么关系呢? 接受孩子的平凡,接受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父母,真的那么难吗? (三) 孩子不是用来让父母炫耀的。 从小在一片恭维夸奖声中长大的孩子,如果在成年后面对断崖式落差,不敢想象,他是不是能承受住生活给他出的难题? 因为没有哪一对父母可以保证,可以给孩子一辈子的庇护。也没有哪一个孩子,一辈子都能长在温室。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具有各自的使命。平凡也好,卓越也罢。他们都需要体验,需要历练,快乐或者痛苦,成功或者失败。我们无法替代。 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远比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抑郁的成功人士,要好得多。 因为平凡的他,也可以改变世界。 # Q! z$ m3 s( i5 H( y& Q
" v. _- u" l3 n; F; G" u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