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帖称,自己的女儿是0基础上的一年级,开学后,给孩子报了个课外补习班,补习班测试每次都在90分以上,夫妻俩觉得孩子还是挺努力的,对孩子很满意。 但一起上补习班的女儿的表姐,却因为考了94分被妈妈骂了。这位妈妈才发现,认识的家长们,如果孩子考了90多分,都是非常生气不满意。 一对比,这位妈妈开始反思,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低了。 一年级考95分在班里是倒数!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曾经看过一个妈妈说,自己家娃两门90多,被老师谈话,暗示需要抓紧努力。 2020年上海中考成绩分布图,我们惊讶地发现,英语数学的成绩,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站在了140-150分区间。115-120分之间,已经寥寥无几。 越来越多的孩子拿高分,孩子之间分数的差距越来越小,以前我们说高考一分差出一操场的人,现在从小学,初中就已经开始了! 这种现象正常吗? 1 教育“内卷化”苦的是谁? 今年非常流行一个词——“内卷化”,就是指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家为了竞争有限的资源,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也被戏称为“凡人版军备竞赛”。 而这种“内卷化”,已经向教育界蔓延。我们突然发现,身边的孩子个个都成了天才:3岁认3000个字、4岁背唐诗宋词上千首、5岁能看原版《哈利波特》......于是家长们越来越焦虑了。 被“内卷化”的家长杀红了眼 刚刚被一条“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习初中数学”的内容惊呆,又被一条“宝妈分享6岁孩子如何提前学完四年级课程”的干货吓到。 孩子竟然已经提前学到如此地步,到底是因为孩子是天才,还是父母太焦虑? 你家娃报了5个补习班,我家娃就得报6个补习班! 你家娃学了奥数,我家娃奥数英语就要两手抓! 你家娃考PET,我家娃就考雅思托福! 多学、提前学已经成为常态,孩子们被逼成了“天才”。 曾看到某采访中,一位妈妈说,孩子报了10个培训班,还是太少,正在考虑增加。 《亲爱的小课桌》中,徐敬凯妈妈让他在寒假做了376张试卷,有270张考卷、7本大题、50张自打卷。她认为孩子不需要快乐的童年。 教育“内卷化”的今天,家长们先杀红了眼,为了孩子,花多少钱,耗费多少精力都在所不惜。 做不了学霸,我就做“学霸的妈”,学习被父母彻底“功利化”! 被“内卷化”的孩子苦不堪言 996让无数“打工人”哀嚎,哭诉没有自由,没有自我。可是孩子呢?岂止是996!他们都是697,甚至是5117、527! 成人,还可以选择辞职回乡,可以选择自由职业,让自己更快乐一些,他们还能在假期里享受下偶尔的放松。 可是孩子呢?周末、假期都成了他们弯道超车的机会,上不完的培训班,做不完的卷子,考不完的试,学不完的习...... 却从没有人问过孩子一句“你能撑住吗?” “我活得太累了”,四川一名小学生留下这样绝望的一句话后,跳楼了。 “妈妈,我太累了。让我休息一会儿再写作业好吗?”二年级小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导致身体虚弱,陷入重度昏迷。 “妈妈,我太难受了,让我休息十分钟再写可以吗?”一个贴着退热贴的小女孩哭着祈求妈妈。 孩子要经受学校、老师以及同龄人的竞争压力,到了家,也得不到丝毫的放松。被父母赶着学习,被父母不断指责,和父母之间的话题只剩下了“学习”。 当孩子抑郁、自杀、离家出走,我们批评孩子“太矫情”、“太脆弱”,可是我们到底有没有想过,996的成人可以脆弱,5117的孩子凭什么刚强? 北京大学著名心理教育学者徐凯文老师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空心病”。 “我是谁?我要到哪儿?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当代学生,甚至是顶级学府中的学生的疑惑。 “内卷化”的教育,让孩子彻底迷失了自我,在压力下苦不堪言。 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家长孩子用尽财力、人力去拼,“内卷化”的教育让父母们你争我抢,最终换来只有越来越多焦虑的父母和被压垮的孩子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