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可不可以呢?——去上个洗手间很快的,离开一会没关系,孩子这会玩玩具得正开心,我正好去做点自己的事情,但每次孩子发现后,几乎就会嚎啕大哭…… 相信不少妈妈都纠结过这些问题的,我明明很爱孩子,但一旦看不见,孩子就展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症表现。 怎么办呢?有一些常见的大原则——比如妈妈自己不要焦虑啊、说了再见就不要回头啊,但很多妈妈在实践时还是有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我当年也一样,后来我总算想明白了,大道理说得没错,却并不能将我们的心放回肚子里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其实是情绪问题。 反而在执行中的一些细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我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 01 为什么会分离焦虑?因为ta在努力长大呀 宝宝6个月之前以为东西只要看不见了就消失了,慢慢她才开始明白,原来东西即使看不见了,还是存在的。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认知发展里程碑,叫“事物永久存在性”(Object Permanence),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会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症”,宝宝开始明白了,妈妈不见了,但她还是存在的,她希望妈妈立刻出现,自然就会大哭。 第一次的分离焦虑症一般最早出现在6个月,大部分宝宝的高峰期是10~18个月。 02 帮助宝宝度过分离焦虑的心法 其实,分离焦虑症基本上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但知道了原因后,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理解宝宝,多给予宝宝安全感,别以为这是宝宝不乖,这会帮助宝宝更加容易度过。 很多观点都会聚焦于出现分离焦虑时,到底要不要回头抱一抱宝宝,所谓的“越哭越不抱”是非常错误的。宝宝在这个年龄段(6~18个月),心智还没有成熟到会“耍心机”,哭是他们最真实的表达,我们需要及时回应。 虽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请相信我,如果我们可以及时给她反馈,给她安全感,这段时期会缩短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说明了我们在宝宝心里是第一位,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毫无条件地爱自己呢?(这样想想还是很甜蜜的,也让我忍不住回忆小D还是个小小宝贝的时候了……) 03 具体怎么做 说完了心法后,再分享一些当时小D老师给我建议过的、我自己亲自实验过好用的小方法。 1、离开之前,一定要说再见 哪怕只是一分钟。 每次要离开宝宝,不管多久,即使短到只是去厨房拿一个水杯,都要和宝宝说一声,尽量不要偷偷地去。 如果经常偷偷离开宝宝,宝宝就会越来越黏人,因为她明白了“如果我不看着妈妈,妈妈就会离开”,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了。 (虽然看起来有点矫情)但后来我上厕所都要带着她,哪怕放在门口。我每次要走开,都会告诉她,“妈妈要去哪,你自己玩一会”。 一开始,我一离开她还会哭,我就会和她“隔空”说话,“妈妈在呢,妈妈不是告诉过你了,我要去哪,马上回来”。 每次做完事,回到小D身边,我就会抱抱她,“看,妈妈回来了,对吗?” 这样慢慢地,她就开始明白了,我离开还会回来的,有了“信任感”就不那么焦虑了。 对于“离开”比较久的情况(比如要上班、比如我家周末是“爸爸带娃日”,我自己逛街),更需要告诉宝宝再离开。 这样的“出门”,宝宝肯定会哭的,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离开了就离开了,不要再回去了。一旦回去,其实就是告诉宝宝——“只要我哭,妈妈还是会回来的”。 特别是产后需要回去上班的时候,宝宝和妈妈都需要花时间来适应。妈妈尽量不要在道别时,非常难过,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宝宝,反而越是无所谓,宝宝适应起来就越快。 2、通过游戏帮助宝宝适应“分开” 平时可以在家有意识地多和宝宝做一些游戏,让她明白“妈妈离开一会没关系的”。 比如,我会鼓励小D自己爬到卧室或者厨房(前提是安全的),然后我不着急跟在她后面,而是等几分钟再去找她,让她适应短暂的“分开”。 平时多和她玩“躲猫猫”的游戏,这也是让她适应“分开”很好的游戏。 最好的母爱就是懂得慢慢分离,得体退出。职场妈妈去上班也好,孩子去上托儿所幼儿园也好,这也是我们自己在学习如何“退出”。 所谓“退出”,并不是退出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孩子终有一天要独立,我们现在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症,要做的不是舍不得,更不能死活不放手,而是帮助孩子具备如何面对分离的能力。 写完了这篇,我自己也忍不住陷入了回忆中……孩子出生后,想必大家和孩子都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光,大家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娃是什么时候吗?你走后孩子是“没心没肺”继续玩得很high,还是呜呜呜想念着妈妈呢? : y* v. [, A/ h" Z2 i, t) t8 {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