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87|回复: 1

[育儿心经] 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可以给孩子随便喝吗?别再交这智商税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7 16:31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6-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关于吃糖多的坏处,常爸就不多说了,想必各位家长打自己还是个宝宝的时候,就已经听到耳朵里长茧了。
    变胖、变笨、龋齿……在吃糖多的种种负面作用下,“少给孩子吃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父母的共识。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英国父母倾向于控制孩子的糖摄入量,而且他们在给孩子选择饮料时,首选无糖饮料。
    家长们的控糖意识增强,自然是一大进步。不过,常爸想跟大家强调的是,“无糖”≠0糖。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无糖食品”的定义为: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具体到不同评价维度,以液体食品为例,可以细化为:
    含糖量≤0.5g/100ml
    能量≤17千焦/100ml
    热量≤4千卡/100ml
    这也意味着,只要含糖量低于0.5g/100ml或0.5g/100g,厂商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标注“无糖”两个字。
    同时这也代表着,即便饮料的外包装上写着“无糖”两个字,也不能把这样的饮料等同于白开水,可以随便喝。
    更何况,有些饮料品牌为了增加销量,和消费者玩起了文字游戏,例如今年4月某网红饮料公司的致歉信,就让网友们纷纷炸了锅——
    原来一直声称“无蔗糖”的饮料,好像很健康,但其实不代表“无糖”,虽然没有蔗糖(白砂糖),但依然是有乳糖、果糖等其他糖的。
    据报道,这款乳茶里,加入了结晶果糖,这是货真价实的糖(不是代糖),在宣传时说是“0蔗糖”的确是没有错,但也的的确确是智商税——果糖是比蔗糖廉价的“平替”,采用果糖只是成本低了,坏处一点没少!
    所以,想买糖含量低的饮料,真的不能只看外包装上有没有“儿童”“无糖”“0蔗糖”“0能量”几个字,或者觉得配料表上没有“蔗糖”“白砂糖”就觉得是无糖产品。
    事实上,在无糖的幌子下,隐形糖也比比皆是。到底该怎么揪出这些隐形糖呢?今天,常爸就跟刘医生一起,给大家介绍三个方法。
    专|家|支|持
    刘遂谦
    和睦家医院临床营养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营养学专业硕士,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临床执业营养师”。有丰富的儿科及孕产妇临床营养经验和婴幼儿及儿童营养指导经验,长期受邀为多家母婴杂志、网站、广播电台及母婴节目供稿、审稿、答疑、访谈、录制等,参与多本营养学专著及教材的中英文翻译及校译。
    显形大法一:煮它,煮它
    呃……第一个方法的确有点简单粗暴,但优势胜在“显而易见”。
    看,下面这个记者,就直接在镜头前开火了。
    实验的第一步,比较无糖饮料和有糖饮料。
    把100毫升饮料倒入锅里,咕嘟咕嘟滚上5分钟。
    等水分都蒸发了,剩在锅底的就是“隐形糖”。很明显,有糖饮料里的糖含量比无糖饮料高,但无糖饮料并非真的“无糖”。
    随后,记者又煮了无糖奶茶,然后就得到了下面这张对比图,证明无糖奶茶里也有不少糖。
    这个过程,被称为“焦糖化反应”,指的是糖在没有水分的情况下继续加热到熔点以上,糖就会发生脱水和分解以及褐变反应。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说服小孩子。
    孩子想喝甜饮料时,就做这个实验,告诉孩子:“你看,有糖的饮料里糖分含量太高了。”
    孩子想喝无糖饮料时,不妨也做这个实验,告诉孩子:“你看,无糖饮料里也有糖,不能喝太多啊!”
    是不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要是找不着开火的地儿,该怎么说服娃呢?
    下面咱们就介绍两个需要些知识含量的鉴别方法。
    显形大法二:看配料表
    正规的产品包装上,都会有配料表。并且,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监管很严格,配料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所以,想鉴别一款饮料里有没有糖,只要看配料表里有没有糖类家族成员就可以了。
    不过糖类家族成员众多,如果一股脑放出来,估计十个有九个得晕。所以,常爸做了一张简单的图,让大家先了解一下糖的分类。
    (点开看大图)
    从大类上说,糖可以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两种。
    别被术语搞晕了,大家只需要记住,“非游离糖”(也被称为“内源性糖”),是来源于天然食物中的糖,像是水果、奶类、各种薯类中的糖,对人体没啥危害。
    而“游离糖”就没那么友好了,吃多了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还易导致肥胖、血脂升高等。世卫组织曾多次发文,呼吁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
    “游离糖”里最出名的就是蔗糖、白砂糖,配料表里见到这两个名词,有糖这事儿就是妥妥的,常爸就不多言了。
    今天,常爸重点跟大家说说那些不那么眼熟的“游离糖”。
    第一类是,“果葡糖浆、果糖、葡萄糖”。
    果葡糖浆最初是作为蔗糖的“平替”诞生的。因为蔗糖生产成本很高,价格昂贵,日本一个博士就发明了从玉米淀粉中提取果糖的技术,该项技术实现了淀粉糊精葡萄糖果糖的转化。因为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就称为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不易产生饱腹感,很容易让人摄入过量,导致发胖。
    第二类是,麦芽糖,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
    麦芽糖由小麦和糯米制作而成,由2个葡萄糖构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快速升高血糖。吃多了,导致发胖那简直是妥妥的。
    玉米糖浆,顾名思义,是从玉米淀粉中提取的以麦芽糖为主的糖浆。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道酵素处理工艺,使得玉米糖浆中的一部分葡萄糖转变为甜度更高的果糖,就成了高果糖玉米糖浆。一听这名字,增肥效果就差不了。
    有研究显示,较多摄入这两种糖浆,肥胖率和得糖尿病的几率都会大幅上升。
    第三类是,蜂蜜、浓缩果汁、纯果汁。
    这三种成分,乍一看似乎自带“纯天然”“健康”的标签,但事实上,他们也是世卫组织天天敲打的游离糖。
    虽然蜂蜜一直被认为是“滋补圣品”,但它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吃多了一样会导致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问题。
    而纯果汁的含糖量并不比可乐低,很容易过量饮用导致糖摄入量超标,而对于果糖不耐受的小朋友,还容易导致腹泻。
    浓缩果汁,即果汁经过低温真空浓缩,蒸发一部分水分后剩余的部分,糖分占比也相当高。
    说到这里,常爸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点:商品配料表里,成分排位越靠前的含量越高。
    所以,如果蔗糖、果糖、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蜂蜜、果汁这些名词出现在配料表的前三位,不要被它们迷惑了,否则,你以为自己喝的是健康饮料,其实可能就是一瓶糖水。
    显形大法三:看成分表
    有没有糖,除了配料表里有显示,成分表里也能看出来。
    红牌警告:能量
    前面我们说过,“0能量”的一个指标就是:
    能量≤17千焦/100ml
    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每毫升的能量值,只要低于17,基本可以判定为无糖或低糖。
    此外,还可以通过能量计算出饮料里葡萄糖的含量。
    比如,1g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约为16.7千焦,而1瓶300毫升的饮料,能量栏里写着180KJ/100ml,就可以这样计算:
    (180×3)÷16.7≈32.3g
    由此可以计算出,该瓶饮料里的葡萄糖含量为32.3g。
    红牌警告:碳水化合物
    在碳水化合物一栏里,也能看出糖含量。
    最直白的莫过于肥宅快乐水的营养成分表,直接把糖含量写出来了,几乎不用动脑,稍稍计算一下就知道整瓶饮料里有多少糖。
    但是,大部分饮料的成分表都没有直接标出糖含量,而只写了碳水化合物,这时该怎么估计含糖量呢?
    我们知道,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有三大类:糖类、淀粉和纤维。
    在饮料里,只要没有大量的淀粉或纤维,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就是糖类(最典型的就是上图中的快乐肥宅水)。
    碳水化合物含量=糖含量=10.6g/100ml
    所以,在不求精确的情况下,可以将饮料里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视为同义词。这下就明白了吧?
    有人会问了,那配料表上没有“蔗糖”,也没有那些“隐形糖”,甜味从哪里来呢?
    答案是:甜味剂。
    就像下图某款产品里的赤藓糖醇、三氯蔗糖都是甜味剂,也叫代糖。
    代糖,比糖还甜的“假糖”
    因为有了代糖,才有了“无糖”“0糖”的概念。
    代糖有甜味,但热量却是低的,而且人体吸收率很低,完美地契合了人们想要“好吃不长胖”的愿望。
    举些例子,大家就知道代糖有多好用了。
    木糖醇,甜度是蔗糖的90%,热量却只有蔗糖的50%;
    甜菊糖,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热量却只有蔗糖的1/300;
    三氯蔗糖,甜度是蔗糖的600倍,热量却是0。
    更多甜味剂和蔗糖在甜度和热量上的对比信息,可看下表
    (如何解读此表:比如第一行木糖醇和蔗糖的甜度对比是0.9,表示0.9:1,即木糖醇甜度是蔗糖的90%。)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无糖”饮料,指的就是非营养性甜味剂为主的饮料,比如常见的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甜菊糖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糖”饮料就能当水喝了。
    目前,有研究认为三氯蔗糖会增加患癌风险,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有研究认为赤藓糖醇会导致肠鸣、肠胀气。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认为,代糖对身体无害。
    关于代糖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有害或无害尚无定论。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限量摄入。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最后总结一下。
    本文重点
    ●三大方法揪出饮料里的隐形糖:
    开火煮,看锅底是否有糖浆
    看配料表,请记住这个公式:果葡糖浆≈蜂蜜≈果汁≈可乐
    看成分表,请记住这个公式:碳水化合物含量≈糖含量
    ●真正的“无糖”“0糖”“0能量”饮料特征:
    配料:三氯蔗糖、甜菊糖、赤藓糖醇等非营养性甜味剂
    成分表:能量=碳水化合物=0
    最后的最后,还是免不了老生常谈,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无糖饮料就是白开水、矿泉水。最好的甜饮,就是小嘴巴自己咀嚼出的果汁。
    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夏天到了,还是让孩子老老实实喝水、吃水果,少碰饮料吧!
    " H' P7 t! l# `. M6 _3 }
    南通0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5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16:43 , Processed in 0.331642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