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乒乓女皇邓亚萍的育儿方式上了热搜,引发1.2亿网友热议,百万人点赞。 原来,在《夸就对了》节目中,邓亚萍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 儿子林瀚铭特别喜欢打游戏,并且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换做一般的父母,肯定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是邓亚萍没反对。 她采用了另类教育方法: 她先是支持儿子的兴趣,对儿子说:“打游戏能拿冠军,也是不错的。” 与此同时,她深知成为职业电竞选手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想给儿子提个醒,于是带着儿子参观了国内两家顶级的电竞俱乐部,去感受电竞运动员的一日作息。 来源:《夸就对了》视频截图 当儿子听到高强度的训练,调整了自己的想法。 邓亚萍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始终贯彻着尊重二字。作为母亲的她,少了赛场上的坚硬,多了尊重孩子的柔软。 哲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的潜能增长缺乏信心。”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整日控制和干涉,而是有底线地尊重,让教育“润物细无声”。 尊重,是教育的开始 号称“大魔王”的邓亚萍,从5岁开始练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教练说是一个不值得培养得选手。 邓亚萍很难过,但是没有放弃。她开始加倍训练自己,证明给别人看自己有培养价值。 没有训练的地方,邓亚萍找到废弃的澡堂进行训练。寒冷的冬天没有暖气,她的两条腿还要绑上沙袋,坚持十多个小时的训练。 在不懈的努力下,邓亚萍终于从“替补队员”变成了正式的队员,成功进入国家青年队。 因为她的执着,因为她的认真,让她夺得了一次次世界冠军。 在生活中,邓亚萍把这种在赛场上的严格要求贯彻到了儿子的教育中。 有一次,儿子林瀚铭输了比赛,邓亚萍问他:“你难过吗?” 儿子说只难过了一会,就好了。 儿子当时就被邓亚萍“训斥”了:“我们那个时候输了比赛,那是要难过几天呢。”儿子听着妈妈的话,记在了心里。 邓亚萍把体育精神延续到了教育孩子中,她要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力,要有目标。 当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邓亚萍对于儿子的希望应该也是世界冠军的时候,她说并不是这样的。 邓亚萍心里特别明白死磕职业毫无退路的滋味,所以并没有一定要孩子成为世界冠军。 邓亚萍坦言,儿子的性格比较佛系,对他没有过高的要求,儿子是不可能做职业运动员的。 相同的,明星伊能静,也一样尊重儿子哈利的爱好。 儿子哈利穿露肩的连衣裙,化精致的妆容,披长发。这在很多人眼里是是“另类”,伊能静却能做到尊重哈利。 伊能静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她尊重儿子的爱好。 和儿子哈利一起听音乐会,一起看电影,一起逛街,一起旅游...... 哈利在这样包容、尊重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地特别优秀。 从他送给伊能静的画里看出了他扎实的绘画功底; 从他给伊能静写歌的曲子里感受到了他的创作天赋; 从他被录取的通知书上看到了成绩的优异。 美国著名作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做决定的权利。” 尊重,是教育的开始。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更有自信和主见;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更有幸福感;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未来会走得更远。 父母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树立孩子的自尊意识,让孩子得到尊重,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不是“放任自流”, 是听孩子想法,推孩子选择 很多父母说,我也尊重孩子,他要什么,我都满足。 他的感受我看到了,也完全理解,可是为什么,孩子还是和我渐行渐远? 其实,这是虚伪式尊重。 当孩子的心智还没有成熟,需要父母给予引导和提醒,父母不能一股脑儿把选择的权利放给孩子。 在尊重孩子同时,父母应该守住底线,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道路。 综艺节目《告诉世界我可以》中,爸爸妈妈在一起看着女儿甜心录的“悄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甜心的几次回答,让妈妈瞬间情绪奔溃,泪如雨下。 在甜心的心里,妈妈是个假妈妈,真妈妈丢了。 甜心不喜欢妈妈在家,因为这样可以多玩一会了。 6岁的孩子,我在她脸上却找不到天真的笑容,永远是眉头紧蹙。 原来,甜心的妈妈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一口气给孩子报了10个辅导班。 英语、模特、画画、主持、滑冰…… 孩子慢慢“疏远”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的时候,教育已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而源头就在于一切都是父母的自以为是。 甜心说:“我不喜欢英语,我不喜欢模特,我不喜欢......” 可是妈妈从来不倾听孩子的心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以为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安排。 这种不尊崇孩子意愿和想法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更会让孩子和你越走越远。 邓亚萍是这样教育儿子的。 儿子很小的时候,喜欢打篮球,邓亚萍没有阻止。 而是静静地观察儿子打篮球,然后和儿子深入交流,帮助儿子客观地分析利弊。 邓亚萍说:“打篮球的人,大家都知道个子高。可是我和他爸爸都不高。大概率上讲,林瀚铭也不会很高。” 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儿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着想。 林瀚铭开始跟着妈妈打乒乓球,邓亚萍会给儿子最专业的打球策略,让儿子一步步突破自己。 14岁的林瀚铭,在冠军妈妈的陪伴和帮助下,在乒乓球上小有成就,获得了“北京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 邓亚萍激动地说:“比我自己13岁拿全国冠军,16岁拿世界冠军还要开心。” 尊重孩子,不是完全放任孩子随波逐流,而是站在幕后做孩子的推手,引导孩子往适合的路上走。 就像邓亚萍说的: “当孩子还不能很清楚地认清自己、不能完全把控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东西对他更有帮助,我觉得这个时候大人一定要帮他去做一些选择。” 最好的尊重,是父母能够给孩子合理的建议,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 有底线地尊重孩子, 父母从这3点做起 邓亚萍对儿子的教育,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妈妈的底线教育。 无论是孩子在选择打游戏或是乒乓球的时候,邓亚萍都没有炸毛,而是理性地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让孩子尽量少走弯路。 那应该如何有底线地尊重孩子呢? 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 1、蹲下身,倾听孩子的想法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会更有自信和主见,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收获尊严、成就感和幸福。 《少年说》里,一个叫涂思睿的女孩,很喜欢写小说,她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感受用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来。 但是,父亲觉得她是“不务正业”,把女儿写的小说全部撕毁,女儿站在台上对着父亲“哭诉”: “爸,你把我的这些东西都给我毁了,那段时间我感觉我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其实,写小说是女孩抒发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记录生活的好方法,父亲却没有给女儿解释的机会。 父母应该蹲下身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用平时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这样的孩子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2、会引导,做孩子的领路人 父母,应该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邓亚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非常会用“策略”,她不会反对儿子的任何决定。 而是通过一些方法,让儿子自己感受,自己做决定。 这样的教育方法,就是把选择权还给儿子,父母只是孩子背后的领路人,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3、张开手,接纳不完美的孩子 作家毕淑敏说:“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该有完整的体验。如此,他的人生,才能称得上值得。” 尊重孩子本身,是给孩子最大的肯定。 热播剧《陪你一起长大》一开播,就频频上热搜! 剧中妈妈们对孩子学习的焦虑,也是现在万千家庭关注的热点。 剧中爸爸顾家伟的“第一名”教育,让女儿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女儿新月小小年纪,就被安排满了培训班:钢琴、芭蕾、法语、诗朗诵....... 如此优秀的女儿,却还是被爸爸“嫌弃”。 当新月在幼儿园开放日上,表演的节目没有拿到第一名时,顾家伟觉得脸都被丢光了。 新月在爸爸的“第一名”教育下,心里慢慢出现问题。 有一次,她不小心摔跤了,因为害怕父母责怪,新月污蔑这是同学故意推她的。 接受不了孩子的不完美,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压力,压垮孩子未来的人生。 电影《追风筝的人》中有句话:“孩子不是图画册,父母不能只顾画上自己的色彩。”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 C% D7 X; u0 `% {' \6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