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2385|回复: 0

[随便港港] 市区率先启动“越冬蚊”调查,记者跟随疾控专家探秘它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3-3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转眼已过立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暖阳洒向大地,唤醒蛰伏一个冬天的小动物们。而在温暖潮湿的黑暗角落内,越冬蚊也正在蠢蠢欲动,积极地为接下来的繁殖狂欢做准备。

俗话说:“杀灭一只越冬蚊,等于消灭千只‘蚊二代’”。3月2日,记者跟随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的工作人员,深入市区五一新村等地,揭开“越冬蚊”的神秘面纱。

1.jpg


不同的蚊种有不同的越冬形式
它们藏在人们看不见的犄角旮旯

蚊子是一种典型的变温动物,当温度降到10度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它们会聚集到温暖避风的场所隐蔽起来,启动越冬程序。

“很多人以为冬天蚊子都冻死了,其实不然,它们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越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负责人袁建明介绍,以成蚊越冬的蚊种最后一次吸血后,血液不再用于繁殖后代,它们在体内直接形成脂肪体以备越冬;以蚊幼虫(孑孓)越冬的蚊种,幼虫不再羽化为成虫;以虫卵越冬的蚊种,虫卵不再孵化成幼虫。

南通地区蚊种以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其中,淡色库蚊一般以成蚊的形式,躲在地窖、地下车库或者花房等相对温暖的地方“越冬”,“它们会静静地趴在墙壁上,一动不动,等到天气暖和,再逐渐活跃起来。”

而白纹伊蚊的虫卵则往往藏在水培植物、积水容器中,“它们以虫卵的形式‘滞育越冬’,对水中的低温比较耐受。等到气温升高后,才会开始孵化成幼虫。”袁建明说,冬天并非没有蚊子,只是它们躲在人们不易觉察的角落静静地越冬。

而“越冬蚊”的数量将直接影响着来年夏季“一代蚊”的分布密度,因此,在冬春交替时节消灭越冬蚊,往往能从根源上为炎炎夏日带来一片清净。

2.jpg

不同蚊幼虫在水中“舞姿”各异
疾控卫士“火眼金睛”一看便知分晓

采样勺、吸蚊器、手电筒......3月2日上午,带上捕捉“越冬蚊”的秘密武器,袁建明带领科室两名主管医师前往市区五一新村,寻找越冬蚊的踪迹。

为了解南通地区常见蚊种的越冬状况和分布密度,预防虫媒传染病,在前期预调查的基础上,从本月起,市疾控中心启动市区越冬蚊调查。在这我市尚属首次。

3.jpg

在五一新村的一处花圃内,市疾控中心消媒科工作人员取出采样勺,在一个废弃的水箱、一只被人丢弃的打包盒内,分别舀了一勺水装进采样罐,“像这样的积水,如果不及时清理,就成了白纹伊蚊越冬的好地方。”在新村的地下车库,工作人员打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逮到了几只安静越冬的淡色库蚊。

而在市疾控中心6楼的媒介检测室,空调始终保持在25摄氏度,一群“越冬蚊”在群聚栖息。“我们将采集到的越冬蚊虫卵带回来,给予他们合适的温度,一般两周左右,他们就能完成孵化幼虫、结蛹、羽化成蚊的过程了。”主管医师孙斌笑着告诉记者,通过观察蚊幼虫整体形态、呼吸管长度和水中游动轨迹,就可以鉴别是按蚊,还是库蚊或伊蚊了。比如,白纹伊蚊的幼虫就十分活泼,他们会一直不停地扭动,非常灵活柔软;而淡色库蚊的扭动相对比较机械,有点“机器人舞蹈”的感觉。

为了便于研究,疾控卫士采集回来供研究的“越冬蚊”,还得好吃好喝“伺候”着。为了便于研究,疾控卫士采集回来供研究的“越冬蚊”,还得好吃好喝“伺候”着。后续,他们还将对幼虫和成蚊进行抗药性检测,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消杀中的现场用药。

4.jpg

消杀“越冬蚊”正当时
专家支招居家灭蚊可以这样做

“白纹伊蚊是登革热重要的传播媒介,淡色库蚊会传播乙脑,中华按蚊则传播疟疾。”袁建明介绍,蚊子繁殖能力极强,一只雌蚊子一生可能产下1000到3000枚卵,越冬的蚊子活动能力最低,生命最为脆弱,这时是灭蚊的最佳时机。

从2021年起,市疾控中心将会同各县(市)区疾控部门,连续几年开展越冬蚊调查监测,了解哪些地区是越冬蚊的分布密集区,并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上报市爱卫办。届时,市爱卫办将发动相关街道、社区、消杀公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越冬蚊”一网打尽。“此次越冬蚊调查,先从市区率先启动,除了居民区外,还将深入公园、江边等多种生境进行详细调查。”

消杀“越冬蚊”,普通市民该怎么做?袁建明给出了如下建议:家中、底楼绿化带的垃圾要及时清理,经常翻盆倒罐清理积水,从根源上消除越冬蚊的越冬栖息地;车库、楼梯扶手的背面、花房等地方,可喷洒灭蚊喷雾,让越冬蚊无处藏身;家里尽量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如果坚持水养要及时换水,同时用抹布及时擦干瓶壁;家里如有闲置容器要及时倾倒积水并加盖,或者反扣放置。

来源:南通发布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6-2 15:05 , Processed in 0.167569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