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6 Q4 \( M' h6 R( |: C
江南的印象,根植于年少轻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像是一种人生指引,又像是一次久别重逢,指引间尽是诗情画意,重逢时又是风花雪月。但见淅淅沥沥的小雨、潮湿幽暗的石板路、斑驳沧桑的乌篷船、精巧别致的园林以及细软甜美的吴侬软语,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滋长着禅意般的水墨丹青。 曾经想象过无数次与江南重逢的场景,或是在细雨朦胧的清晨,或是在莺啼花红的阳春,却不曾想到,多年后的再次相遇,依然是这样的冬日,迎着簌簌的寒风,走入萧瑟的陌巷,拜寻理想的游园会。 又是雨来又是晴的周庄,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河网如织,纵横交错的水路有些刻意,反而不像丽江,有种缘水而居的随性。四通八达的水系,算是周庄的特色,几乎通向每一条街巷,甚至通到每一户人家。 R7 C! d7 \1 {$ |5 O( F& |
# S: F5 Z% x6 e* B {, ~3 g
周庄古镇,悠长的南北市河算不得清澈,幽深的碧绿,既无波涛汹涌的喧嚣,亦无小溪叮咚的幽咽,如同千百年来或平淡或变幻的生活,陪伴着一代代人的起居劳作、生老病死。 3 K; A& e4 M8 ~9 z; H
- ~1 I' ?! ?' Z; H! W+ ]; ^
头戴斗笠身着印花布衫的船娘,是河上最亮丽的风景,她们扭动着身姿站在乌篷船头,点动着篙橹徐徐前行,有时还会清唱吴音小调,荡漾在水影之中。 : r( A8 g( }$ w& C$ v
% r# j2 w J# X: n* N2 k
因水而起的周庄,必然与桥有着不解之缘,这里大大小小的桥梁星罗棋布。而每一座桥都有着寄托美好愿望的名字,诸如贞丰桥、富安桥、太平桥、永安桥等。人来人往的石拱桥,大多已饱经流年,石阶上也被踩出了光滑洼陷的凹槽,布满了绿色的苔藓与青藤。 " ]! |. A/ h$ \2 K% j- ?& s" c
4 V) Y. F% X( S4 D9 g7 j* k
而古镇白墙黛瓦的深处,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依然可见那个烟雨朦胧的江南,是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撑着小碎花伞,彷徨在悠长而寂寥的巷道间。 7 ?, G+ l4 l9 o3 m) e% U3 A) s
7 n. w9 p. `* J& E) `! ]( S
只是江南那种悠然宁静的诗意,终究还需在少有人至的清晨,或是灯火阑珊的夜晚,才能慢下心来体会。而现实往往猝不及防,随着游人的逐渐增多,诗意也终会变成闹剧,所以后来被游船彻底堵塞了水路,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2 L1 O& d; k+ u1 P0 h) H8 S
古镇的人文,总能挖掘出富家商贾之流和他们幽深阴僻的古宅,周庄也不例外,这似乎是不变的开发准则。周庄的建筑,大都建于明清时代,所以这里的名人故居,大多庄重古朴,庭院幽深。
( h/ G; X3 d: v! W: e0 O6 b南通0 |